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肿瘤化疗患儿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分析
虞露艳, 林楠, 周莹, 白冠男, 何昕彧, 褚小艺, 张怡然, 吴倩, 赵丹, 郭梦颖, 诸纪华
中华护理杂志    2023, 58 (20): 2494-250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3.20.009
摘要341)   HTML0)    PDF (1051KB)(11)    收藏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患儿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制订居家照护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选取2022年8月—10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化疗的肿瘤患儿及其照护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巴克斯特干呕脸量表、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呕吐严重程度评估标准调查患儿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使用延迟性恶心呕吐影响因素调查表收集相关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378例肿瘤化疗患儿,其中229例(60.6%)发生延迟性恶心,144例(38.1%)发生延迟性呕吐,延迟性呕吐主要发生在化疗后1~2 d(50.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表面积、化疗结束后有无负性情绪、有无延迟性恶心呕吐史、是否处于吸烟环境是肿瘤化疗患儿延迟性恶心的影响因素(P<0.05);体表面积、有无延迟性恶心呕吐史、是否合并呼吸或消化系统疾病、化疗药物致吐风险、是否处于吸烟环境、肿瘤类型是肿瘤化疗患儿延迟性呕吐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肿瘤化疗患儿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尤其在化疗结束后1~2 d。体表面积大、化疗结束后有负性情绪、有延迟性恶心呕吐史是肿瘤化疗患儿发生延迟性恶心的危险因素;体表面积大、有延迟性恶心呕吐史、合并呼吸或消化系统疾病、化疗药物致吐风险高、罹患实体肿瘤是肿瘤化疗患儿发生延迟性呕吐的危险因素。建议护理人员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制订预防措施,开展居家照护指导,以降低肿瘤化疗患儿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应用
虞露艳,应燕,王秋月,陈朔晖,徐红贞,诸纪华,胡雁
中华护理杂志    2019, 54 (3): 356-36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9.03.006
摘要1355)   HTML12)    PDF (1033KB)(75)    收藏

目的 将基于循证的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规范儿科护士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操作,提升静脉治疗专科护理质量。方法 检索静脉输液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原始研究等循证资源。通过文献质量评价,纳入2篇指南和1篇系统评价作为证据资源的参考文献。总结12条证据,通过可行性、适宜性和临床意义进行评价,产生7条最佳证据,并转化为4条临床审查指标。遵循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的标准程序进行证据的临床应用,采用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访谈、查阅护理记录收集数据。以护士每条审查指标执行率、静脉炎和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及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评价证据应用的效果。结果 基线审查中外周静脉敷料出现潮湿、松脱和(或)明显污染时护士应更换敷料等3条依从性差的执行项目,在证据应用后执行率显著提高(P<0.001)。证据应用后禁食和非禁食患儿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证据应用前后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意外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基于循证的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可规范护士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操作的护理行为,延长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提高儿科静脉治疗专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